“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配资炒股入门知识,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丰台一小”),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35年的芳华岁月,将全部热忱倾洒在立德树人的广袤天地里,以爱为笔、以身为范,为无数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领他们在成长的星空中闪闪发光,她就是代淑娥。
教师名片
代淑娥,正高级教师,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德育副校长、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全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青年榜样、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教育感悟
以干部之率行,引教师之精进;以教师之成长,启学生之未来。
师者之光照亮教育初心
1990年的金秋,代淑娥带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纯真理想,在三尺讲台上点亮了教育人生的第一盏灯。从青丝到华发,35年教育长卷徐徐铺展开来——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长期的立德树人生涯,让她对“教师应该是举着火把的引路人”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份信念促使她努力推动学校将建设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德育教师队伍作为发展核心。
2021年,面对五育并举的时代命题,代淑娥借助北京市首批德育基地校建设契机,带领团队开启了三年“三全育人”探索之旅。她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主题班会、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品德、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同时,代淑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将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使各学科教学发挥育人功能。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课堂变身“时光工坊”,教师创设“精彩周末秀”情景化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自制创意钟面、记录生活时刻的实践中,不仅掌握了整时认读技能,更通过绘制晨读、运动、亲子互动等场景的连环画,建立起珍惜光阴、规划生活的成长自觉。
在二年级语文《葡萄沟》的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学团队以明信片设计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彩绘葡萄架、晾房与歌舞场景的过程中,沉浸式感受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淳朴,体验独特的葡萄干晾制技艺。孩子们通过笔尖勾勒的不仅是吐鲁番的甜蜜风光,更是对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深切体悟。
五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单元,教师以“航天数据解码”为项目主题,指导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分析火箭发射关键指标,其抽象的数字瞬间化作可视化的科技征程,点燃了少年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报国志向。这样的课堂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互交融,也在学生们的心中悄然播撒着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种子。
在项目实施中,代淑娥还带领团队优化方案和育人流程,最终绘制出了特色德育全景图谱:横向打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链,纵向贯通“一年级至六年级”成长时间轴,构建起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跟踪﹢全方位浸润”的德育一体化模型。2023年12月,学校成功召开市级专题研讨会,获市区级专家高度认可。专家们一致认为,丰台一小德育一体化实践探索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示范引领作用显著。通过这次研究,代淑娥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孩子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校园外,学生化身“城市规划师”,带着测绘工具走进社区调研停车难题;班级里,“校园模拟法庭”正就校园欺凌问题展开深度思辨……这些充满生活温度的教育场景,均源于代淑娥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早在21世纪初,丰台一小就开展了“六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研究,形成“公民教育”办学特色。在代淑娥看来,公民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孩子融入社会与生活,明白现代公民如何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于是,她带领教师创设系列真实场景,助力学生蜕变与成长。
开展“一小校园欢乐购”主题活动时,老师们将集市搬进校园。学生们为活动精心设计宣传海报、布置摊位、制作二维码。活动中,叫卖声、砍价声此起彼伏,学生有的吆喝推销,有的精打细算讨价还价,还有的现场制作商品。由学生代表组成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和争议调解委员会忙碌地维持秩序、化解纠纷。从市场调研、商品设计到财务核算,学生们在真实的交易中理解契约精神,在维权调解中培养法治思维,不仅提升了沟通、理财和动手能力,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诚信经营与环保理念。
此外,代淑娥还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保行动”“交通文明宣传”等特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走上街头,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在代淑娥倾注最多心血的课题“探究式小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她倡导“最好的教育发生在生活现场”这一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化作“探究式小队”的生动实践。为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使命,突破学校小队活动的现实困境,代淑娥提出组建优质探究式小队,精心设计团队架构,组织队员们民主推选队长,培养小队长的组织协调能力。
推进到选题环节后,代淑娥引导队员们将个人兴趣与社会热点、学校生活紧密结合。围绕“中国梦”,设置“航母探秘”“汽车工业解码”“地铁城市脉动”等课题,引导队员关注国家发展;围绕“中国符号”,深挖文化基因,通过京剧行当、非遗传统技艺等课题增强文化认同;围绕“魅力中国”,创设“北京味道”“故乡在远方”等生活化课题,培育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代淑娥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学生将个人志趣与家国情怀有机衔接,让时代命题化作可触可感的成长课题。
在辅导员及小队长培养体系中,代淑娥构建了“三维赋能”机制:前期策划阶段制定标准化流程手册,明确选题设计、活动规划等操作规范;过程管理阶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通过中期汇报检查机制及时优化实施方案;成果转化阶段组织专项辅导,提升成果提炼与展示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代淑娥邀请专家开展探究式活动专题培训,系统传授探究式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指导技巧,组织案例研讨沙龙促进经验共享,研发访谈卡、观察卡等系列工具卡片提升实操效能。同时,她还针对调研设计、数据处理等专项难点,开展问卷设计、数据统计等专项技能培训。队员们在实践中既全面提升了自主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素养,也深化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认同。
从一束光到满天星
作为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带头人,代淑娥积极为市区乃至外省市青年辅导员开展培训,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她除了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工作坊和案例分享会,为青年辅导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支持外,还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方便辅导员们随时交流工作经验,分享育人故事、解答疑难问题。
代淑娥主编的《写给少先队小干部》《丰台区少先队活动研究活动设计参考》等书籍,成为辅导员们案头必备的实用手册。这些书籍系统总结了少先队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操作指南。代淑娥参与编写的全国少先队活动课教材,自2017年发行以来,更是为全国辅导员提供了专业指引。该教材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受到一线辅导员的一致好评,成为少先队工作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代淑娥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主持和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她的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为教育理论研究贡献了实践智慧。代淑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榜样人物。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张秋颖
编辑:苏珊
校对:苏珊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